今天在知乎溜达的时候,发现作者:
荨麻的荨,在平时读qián,只有作为疾病名称时,才读xun。为此,我还特意去翻了字典,字典上果如此说。
“荨xun麻疹”是在很早便写入了字典中,这无异议。
至于为什么会出现“错音从众”这种情况?这道理很简单,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准确无误的交流(表达与理解)。
假想一下,第一个“有文化功底”的医生跟患者诊断时口说“qian麻疹”,又在药方上写出“荨”字时,患者好奇读音并提出质疑,医生是没有时间和义务去教病人读书认字的——“你说是读xun就是吧”、“反正读音又不影响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”。
可能也是出于维护医患交流的便利,字典中就给“xun”开了个后门,获得特别许可了。
是的,当大家都读“错”,且不影响互相交流和理解时,那么语言的目的就达到了,纠错反而变成不重要的事,只降为文化谈资而已。
约定俗成而已,一种看似不正确的表达方式,当大家都能听懂的时候,也就没必要再刻意浪费资源去纠正了。
毕竟语言的本质是为了方便沟通,只要能起到沟通的作用,怎么方便怎么来。
当所有人都习惯了错误的表达方式,正确的表达方式反而会让人觉得“你不对劲”。
一种语言想要流行,就要简单、简化。中文里的多音字和生僻字有很多,在不影响词义,不造成误解的情况下,按照更多人的习惯进行微调,不要让这种古老的语言成为掉书袋的工具,不要让失去进化的活力才是更重要的。
引申到我们家庭话题,在碎片信息越来越多的时候,我们要注意,尽量少些新创词,而是直观的表达我们对爱人和孩子的关心和爱。
简简单单,就是最好的。用你我他都能快速理解的意思表达我们的情感。
有人说过家庭矛盾90%是钱的问题,剩余的9%那就肯定是沟通的问题,1%留着,这样更有味道。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